学生工作
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青春聚力迎新生 志愿传承暖校园
 

青春聚力迎新生 志愿传承暖校园

来源:   作者:​王延瑜 赵晨雪 陈家顺 杨浏锋/文 纪令军/图   发布日期:2025-09-07     浏览次数:

     

飒飒秋风送爽,又是一年迎新时。在这寓意收获与启航的季节,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迎来了438名2025级本科新生。为保障迎新工作高效有序、温情洋溢,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前谋划、系统部署,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传承有力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身着统一蓝色志愿服,以热情专业的服务成为秋日校园中最亮眼的一抹“水建蓝”,也成为新生大学记忆里温暖的开篇。

实干为基,迎新更迎“心”。除常规的引导咨询、行李搬运、手续协办外,今年学院特别推出“新新相印·寄语未来”主题迎新活动。现场设置融合水建元素与西农特色的创意打卡点,新生可在此写下大学心愿、与家人合影留念,并获赠定制版“西农水建”明信片及新生指南手册。同时,学院安排优秀高年级学生代表轮班驻点,开展“学长学姐面对面”微沙龙,就专业认知、课程学习、社团参与、时间管理等话题为新生提供实用建议。这一系列举措将报到流程转化为富有仪式感和教育意义的“大学第一课”,使新生在入校之初即感受到学院的用心与关怀,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与水建人务实笃行的文化传统。

奉献为魂,行动传院训。迎新现场,那群步履不停、笑容温暖的“蓝色马甲”,是此次工作中最动人的风景。志愿者团队由院团委统一组织,经前期系统培训,分层分工、责任到人。他们不仅包括各部门学生骨干,更吸引了大量主动请缨的高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代表。从清晨至日暮,从校门到宿舍,从一句“我来帮你”到全程陪伴办理每一项手续,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服务,生动诠释了学院“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院训内涵——如大禹治水般躬身实干、百折不挠,如水建人始终秉持的立德为先、功业为重、言行一致的追求。他们的付出让新生切实感受到水建学院的凝聚力与人文温度。

传承为脉,“老带新”共担当。本次迎新工作尤为注重学生团队的梯队建设和精神传承。志愿者队伍呈现出鲜明的“以老带新、传承接力”特点。高年级学生干部不仅承担统筹协调之责,更以“一对一”或“小组制”方式带领2024级志愿者共同参与服务。他们在实践中传授沟通技巧、应急处理方法和志愿服务精神,使迎新工作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这种传承模式不仅有效保障了工作质量,也更深刻地强化了水建学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良传统,推动“传帮带”文化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支撑。

关怀为桥,上下同心育新人。学校及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全程指导迎新工作。校长吴普特、常务副校长韦革宏、副校长郑英宁、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等亲赴迎新点,慰问一线志愿者与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新生报到情况,并与新生及家长亲切交流。水建学院院长郑伟、党委副书记孟庆涛全程驻守现场协调工作,深入新生宿舍关心入住适应情况,倾听学生需求。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和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也彰显了学校育人工作的温度与厚度。

据悉,迎新报到工作圆满落幕后,水建学院将立足新生成长需求,持续开展“启航水建”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学院院情院史介绍、学科专业讲座、开学第一课、名师面对面、班级主题班会等,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专业自信、规划学业发展。

此次迎新工作不仅是新学期伊始的重要节点,更是水建学院精神风貌和组织效能的集中展示。一批水建学子在奉献中锤炼了品格,在服务中见证了传承,新生也在入校第一刻起就融入水建大家庭的使命与担当之中。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人、以行育心,不断夯实学生工作队伍,深化“传帮带”机制,让大禹精神与院训文化在实践服务中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编辑:王延瑜     终审:孟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