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夯实就业育人实践成果,水建学院锚定“稳就业、提质量、促发展”核心目标,构建“支持力+牵引力+驱动力+保障力”四维就业工作体系,以科学施策破解求职痛点,推动2026届就业工作蹄疾步稳、精准有力。
筑牢“支持力”,夯实就业保障根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形成“党政领导牵头、辅导员协同、专业教师参与、校友资源助力”的联动机制,组建“两班一委一部”就业工作体系,即班主任、班级就业委员、毕业委员会和就业工作部,贯穿于就业指导、招聘组织、精准推荐等就业工作全过程全环节。以多轮就业意向摸排建立个人就业台账,通过前置就业教育,在全院范围内逐班、逐专业分析202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介绍2026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共收集毕业生简历800余份,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毕业生走好求职“第一步”。学院官网和官方公众号开设就业信息专栏,建立就业信息QQ群,搜集校内外水利、建筑行业招聘信息,每日和每周定时播报就业信息和业内企业介绍,促使就业信息在点上和面上双向传递。
强化“驱动力”,拓宽就业渠道版图。以校企合作为“动力源”,构建多元化就业生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发力,精准匹配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供需匹配度。毕业委员会与就业工作部搭建招聘宣讲“立交桥”。截至目前,水建学院举行专场招聘会74场,“小精专优”专场招聘会1场,涉及企业超过200余家,岗位数量与学生人数比达到1.5:1,超过30名学生现场直接签约。学院领导牵头,系主任紧密联动,学工队伍迅速配合,调研学生求职意向,动态更新访企拓岗方案,学院先后前往北京、天津、四川、内蒙古、上海、江西、山东、武汉、新疆与安徽等地,访问超过30余家央国企,与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等省(区、市)地市级水利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和中水北方等央企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同中建八局西北公司等央企签订《3T实习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双管齐下,就业实习双联动,有效贯通学生求职渠道。
激活“牵引力”,靶向领航求职方向。大禹学堂强势赋能,对标职业发展需求,开设求职能力需求赋能课程,邀请企业HR、选调生、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等开展经验分享讲座。邀请名师大家拓宽毕业生求职视野,特邀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级领军技术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机械专业委员会及能源行业水电水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陈泓宇,作《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及其与常规水电差异、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湖北水院工程设计院院长、01级校友年夫喜从相关专业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准备、从业经验等多方面为在校生进行解读和分享。党建力量树立标杆,党建样板支部制定简历问诊计划和“党员五联系”制度,持续做好就业进度跟踪和就业帮扶指导,将党建力量凝聚至就业工作的难点痛点。
筑牢“定向力”,精准聚焦多元需求。学院坚持“一人一策、靶向施策”,以精细化服务破解毕业生个性化求职难题,让就业帮扶既有“广度”更有“温度”。深入开展“一对一”就业谈心谈话,班主任与辅导员逐一生涯问诊,结合毕业生籍贯地域、求职意向、专业适配度建立“地域-岗位-学生”三维匹配台账,针对有意向回生源地就业的学生,定向搜集家乡地市级水利局等岗位信息,精准推送“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为提升简历投递效率与成功率,学院统一开通“简历投递邮箱”,同步标注“地域适配”“岗位对口”等关键信息,助力毕业生精准对接用人单位。针对考研升学群体,学院统筹空间资源开设考研自习室,定期组织考研经验分享会,邀请上岸学长学姐分享心态调节技巧,为考研学子打造“沉浸式”备考环境。
未来,水建学院将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大禹学院育人模式,打造就业资源交互大平台,打通职业素质提升新路径,前置就业育人环节,聚焦专业视野与使命担当双向提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培育更多高质量水利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