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首页» 学院新闻» 东西协作育英才 慕课西行结硕果
 

东西协作育英才 慕课西行结硕果

来源:   作者:吴明玉   发布日期:2025-07-27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辐射,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联合开展的“慕课西行2.0”短期访学活动在新疆圆满落幕。来自东、中、西部三所高校的数十名教师和学生跨越数千里,通过为期5天的实地教学、工程考察与学术交流,共同见证新疆水利发展的巨大潜力,共探“西部所需、东部所能、各校所长”的水利人才共育新模式。

东西联动:三校共筑水利人才蓄水池

本次活动,中东部团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吴明玉、姚一飞两位教师带队,4名新疆籍学生王梓聿、杨友涵、黄翔宇、叶乐多斯·叶斯波参与;河海大学派出2名教师及3名新疆籍学生共同组成。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洪明全程统筹,该校教务处长林丽现场指导,她强调:“慕课西行2.0不是简单的课程共享,而是‘认知—共情—践行’的完整育人闭环。”

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史馆,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屯垦戍边、兴水利民”的办学精神。该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令西行访学团队印象深刻——这项由新农大本土师生原创的治沙利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室模型和头屯河水利枢纽实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展示,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的实践情怀。“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新疆农大师生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执着令人敬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一飞老师感慨道。

实地研学:触摸新疆水利发展的时代脉搏

访学团队深入新疆水利一线,展开高强度调研:在头屯河水利枢纽,师生们观摩了排沙漏斗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该技术每年为新疆节约清淤费用超千万元;塔西河流域现代化灌区的智能测控系统,土壤墒情、机井水位、闸门开度全部实时可视,展现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潜力;石河子天业集团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微灌、滴灌技术研发,彰显新疆作为全球节水灌溉高地的创新实力。

新疆农业大学洪明副院长指出:“新疆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但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水利是真正的命脉行业。有数据显示,新疆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年均增长15%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明玉老师表示:“当书本里的公式变成戈壁滩上的泵站、渠道、滴灌带,思政教育就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触摸的国家需求。”

活动中,由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陶洪飞教授主持三校新疆籍学子开展以访学心得为主题的座谈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四位学生分别分享到:“亲眼看到家乡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更坚定了我学成返乡的决心。”“家乡需要既懂水利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要回到新疆,我学的水利专业在新疆大有可为。”“我们不是来走马观花的,而是来认领使命的。”


从秦岭脚下到长江之滨,再到天山南北,这场横跨5000公里的教育协作,正为新疆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当东部的高校资源、中部的学科积淀与西部的实践沃土深度融合,“慕课西行”已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