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4月14日下午,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李毅研究员团队依托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编号S20240161和H20240401),邀请澳大利亚西澳大学Kadambot H. M. Siddique院士和芬兰奥卢大学Darrell Tang副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Soil heterogeneity at multiple scales: implications for soil contamination”和“Soil heterogeneity at multiple scales: implications for soil contamination”两场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孙世坤教授(副院长)主持,李毅教授、降亚楠副教授、宋小燕副教授等4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Kadambot H. M.Siddique教授围绕生物炭的多功能价值进行了深入讲解,系统阐述了其在调节土壤物理性质、提升化学肥力以及促进土壤生物活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他通过详实的数据与图表,教授展示了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性和通气性方面的显著成效,并重点介绍了其对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提升的积极影响。他指出,生物炭的科学施用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生产力,还有助于减少养分流失,降低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就生物炭在农业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Kadambot H. M Siddique是世界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农业研究所院士、印度国家农业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非洲科学院院士。在澳大利亚及海外从事农业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超过35年。研究涉及农业科学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H指数达130,累计引用超过64,000次。已发表论文1000余篇,H指数130,引用次数64,127次。连续5年在农业科学领域荣获“高被引研究者”称号,并在农业科学和植物科学领域连续四年荣获“高被引研究者”称号。
Kadambot H. M Siddique 报告会现场
Darrell Tang副教授从土壤异质性对污染物运输的影响、如何通过模型来理解和预测这些过程、以及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讲解。他认为土壤污染模型不仅能够改善土地资源管理,土壤污染模型的资源共享还节省成本投入。他首先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模型来理解和预测土壤中污染物的运输过程,其次,介绍了根据一系列环境协变量开发的土壤污染估算模型;随后介绍了如何进行模型评估,并进行土壤污染的模拟;最终阐释了如何通过模型来创建和完善土壤空间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Darrell Tang副教授报告会现场
Darrell Tang是芬兰奥卢大学副教授,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的访问研究员,获玛丽·居里欧洲奖学金开展研究工作。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物理学),乌得勒支大学获得了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瓦赫宁根大学获得了水文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一年的讲师。研究重点关注水文学、农业和土壤物理学领域,其应用涵盖了土壤和地下水可持续性的各个方面,从农业土壤污染到生态水文学和人工补给含水层等。对各种建模方面的研究感兴趣,包括数值建模、解析建模、随机建模和反向建模,并且热裹于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已发表论文3除篇,其中10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顶尖学科期刊上。以不同身份参与、领导并合作完成了10余个项目,涵盖欧盟、芬兰、挪威、中国和荷兰的多个领域研究资助项目等。
报告会后,胡笑涛院长与外国专家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讨论了合作意向和合作办学事宜。
胡笑涛院长与外国专家合影
Siddique教授和Tang博士来访期间还和我校多学院的涉水团队进行了学术讨论和友好交流。